对于南洋艺术,我们一向怀有好感。一提到南洋艺术便立刻可以联想到鲜明的色彩、激动的音调和强烈的情感。印度尼西亚的岛国居民,无论舞蹈、音乐、雕刻和绘画,以及其它民间艺术,都带有自己显着的民族情调。关于印度尼西亚的造型艺术,过去我们虽然也零星看到一些染织、雕刻等工艺品,和极度夸张的长臂膀的木偶和皮影之类,但这样大量的油画原作,用展览的方式和我国群众接触,还是第一次。
虽说造型艺术是一种国际语言,但是,如果不去具体理解某种特殊语言的构造,想沟通两个民族的心灵是困难的;没有人会觉得多懂得一种语言有什么坏处,何况在今天世界范围内要求和平民主,要求各民族间互相了解的情况下,多懂得一种艺术语言,不但不是坏事,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了。
这次印度尼西亚艺术展览会,有不少比较优秀的作品,风景画比重很大,而且是十分醒目的。几幅描写卡留兰的风景,地方情调十分浓厚,阴云、茂密的热带绿叶植物和突起的山丘,很像我国桂林山水,特别是肯特约约诺的《卡留兰风光》,用极精细的态度,刻画着一草一木,在一条公路的旁边,排列着白色的石椿,一直把观众带到遥远的地平线。那远方拥挤着的许多家屋,就目力所及,一砖一瓦,都刻画得很精细,全幅的色调是沉着的,而在路边茂密的草丛中,闪耀着几朵神异的小红花,使画面清醒起来。汉克·昂东的《苏门答腊风光》,青天白云,深谷里充满着阳光;苏达尔索的《风景》,密绒绒像地毯一样的稻田,铺向黑色丛林的山脚下,远方,沉滞着湿润的云气。两幅不同的景色,却都表现得真实动人。另有一幅屋斯门·埃芬提的《独木舟》,画面上留着很大的空白,疏疏朗朗的几笔,却别有韵致,很像我国的水墨小品;描写盐滩的一共有三幅—盐滩是比较不易表现的,既不能画成沙丘,也不能画成雪地—这三幅画是两个作家用不同的方法表现的,但盐的质感,和不同时间的气氛,都能很好地传达出来。汉克·昂东的《从市场归来》和《上市场》,是两幅富有生活气息的风俗画。前一幅,近景人物采取明朗的色调,艳丽的衣服、闪光的绸裙,顶在头上的花包袱,衬着幽暗的湖水,组成响亮的和音;另一幅采取相反的方法,背景通往市集的大路是明亮的,走在路上的车马,和坐在车马上的人物,都采用暗色,仅仅人物的草帽和肩头比较明亮,这两幅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强烈对比的效果。画家所采取的角度,和人物主体极为逼近,观众好像是跟随着画中人物的身后一起走在赶集的大道上。麦拉比火山,是世界上出名的间歇性火山,在展览会中表现这个题材的作品也不少。像维达雅特的一幅,表现火山平熄的宁静的情调,有着传奇式的美丽,极富装饰风;汉得拉则用飞舞的笔,表现了火山爆发的一刹那。我想,这不会是画家对于自然暴力的膜拜,而是反映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强烈情感的两个方面:强烈的爱美和自由,强烈的反抗精神。试想,如果有人敢于干涉这个热情民族的和平生活,那么,他们也将会像麦拉比火山一样喷射出愤怒的熔岩来!
感谢画家们的工作,通过他们许多优美的作品,使我们对于印度尼西亚人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。通过这个展览会,使得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更加巩固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